绳尺
⒈ 工匠用以较曲直、量长短的工具。比喻法度、规矩。引申为以之为标准。衡量。
⒈ 工匠用以较曲直、量长短的工具。
引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威望之所销压,气焰之所炙炘,绳尺之所裁量,机智之所纠纷。”
清 唐甄 《潜书·良功》:“天下之材不齐,其成器也万变万巧而不一,岂有斧刀之所不能施者哉?岂有绳尺之所不可合者哉?”
金近 《测量队到村里来》:“测量队到我们村里来了,把那根长长的绳尺拉开。”
⒉ 比喻法度、规矩。
引宋 陆游 《东阳陈君义庄记》:“今虽自力,而不合於有司之绳尺。”
清 魏源 《黄山》诗之三:“变幻各纵奇,不復就绳尺。”
⒊ 衡量。
引清 周亮工 《何省斋太史诗序》:“作为诗古文词,纵笔所如,龙驤霞蔚,不可以诸家相绳尺,而能卓然自为一家。”
⒋ 引申为以之为标准。
引清 二石生 《十洲春语》卷下:“席上歌《借扇》、《见娘》二折,出腔收韵,绳尺 魏 家。”
⒈ 工匠取直、丈量的工具。比喻法度。
引《金史·卷一二六·文艺传下·元德明传》:「为文有绳尺,备众体。」
sheng chi
shéng chǐ
准绳(zhǔn shéng):
⒈ 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
尺山寸水 -->水月镜花 -->花攒绮簇 -->簇锦团花 -->花样翻新 -->新昏宴尔 -->尔为尔,我为我 -->我负子戴 -->戴头而来 -->来轸方遒 -->遒文壮节 -->节衣素食 -->食生不化 -->化零为整 -->整纷剔蠹 -->蠹众木折,隙大墙坏 -->坏人坏事 -->事无巨细 -->细针密线 -->线抽傀儡 -->
尺山寸水:每一小块山水。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比喻民可拥护君主,也能推翻君主。
舟水之喻:舟:船。对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载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帮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来反抗推翻朝廷。
喻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
壮气吞牛:形容气势雄壮远大。
牛口之下:借指卑下的地位。
下马看花:跨下马来细细地观赏花朵。多比喻做工作深入实际地调查研究。
花藜胡哨: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或比喻人浮华而不实在。
1、于是,朱勔急忙与一名官兵扯着绳尺上下左右地丈量起来。
2、斫削不能加其功,绳尺不能定其象,何化之速也。
3、国之权衡也??时之绳尺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唐太宗提出“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安民之攬莫此为先”的著名论断。
4、至若襟期卓荦不受羁绕,而摅词命意,仍不爽乎绳尺之间,则又其才其情一本乎,品与识俱矣。
5、杨雪峰不断用绳尺笔划、矫正龙骨位置,打好了龙骨,这条船也就基本大功告成了。
6、吕大峰去里间屋子里找出了一个一百米的绳尺,带着几个人就往外走,边走边商量如何丈量,如何计算。
7、不错,你看他的画似工细而不为绳尺所拘,手笔虽不如专门名家,但一花一蕊似乎都秀色可餐。
8、法,国之权衡也,时之绳尺也,权衡,所以定轻重;准绳,所以取正直。
引绳切墨玉绳枕方寝绳绳枢煞绳尺步绳趋赤绳一着被蛇咬,三年怕井绳跳绳绳技绳劾规绳绳橛之戏绳捆索绑绳枢之子三尺喙尺竹伍符赐尺缩尺斗粟尺布天涯咫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尺籍伍符高絙百尺寸蹄尺缣矩矱绳尺尺地一尺素得寸思尺三尺令